2023-10-09
世上孔庙逾千所,但家庙只有三座。山东曲阜和浙江衢州两处的孔氏家庙闻名海内外,浙江还有一处孔氏家庙——金华市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原永康榉川)的孔氏家庙,却深藏山中少人识。随驾南渡的孔氏后裔和榉溪村的故事榉溪村(古称榉川、桂川)在磐安县盘峰乡,地处深山。800多年前,这个荒山野地,因为来了一拨不速之客而炊烟升腾,书声琅琅,并因此成就了如今1300余人口的江南名村。“榉川自古圣裔乡。”原来,这拨不速之客大有来头。他们来自千里之外的圣地曲阜,是应诏随驾高宗南渡与曲阜孔氏同祖同宗的孔氏后裔。据考,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侵,高宗南渡。孔子第四十七代孙大理寺评事孔若钧偕兄孔若古、侄孔端友、子孔端躬等一同随驾。到临安(今杭州),孔若古、孔端友父子前往衢州定居,史称“衢州南宗”。孔若钧、孔端躬父子一家八九人仍随驾台州。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至章安(今临海),金兵北撤,遂辞驾赴衢州与兄团聚。......
上涌村,位于顺德区勒流街道,是325国道入勒流的东大门,与国道、广台高速入口紧邻,路网交通发达。河涌四面环绕着整个村庄,北面有南来大涌,涓涓流水源源不断流入村庄,远远眺望有如天上银河,天水相接而来,故得名“上涌”。俯瞰上涌村上涌村周边水网密布,一派岭南水乡特色顺德唯一孔姓之村儒学文化源远流长据《岭南顺德县上涌乡孔氏家谱》记载,约在600多年前,孔子第55代后人孔道念入赘上涌黄家,为上涌始祖。其源流追索自41代孙唐代进士及弟,官至散骑常侍,因河南时局动荡南迁广东,定居南雄县油山镇坪林村,晚年创建孔林书院,开创岭南第一所民间书院,传播中原文化,教书育人,为岭南派孔姓始祖。第55代后人孔道念于明洪武10年由林头迁往上涌,自此顺德历史上第一个孔家村落户上涌,也翻开了上涌儒家文化新的一页。来上涌,让你了解孔氏的家规家训,体验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十米“无字天书”藏着先人智慧上涌村珍藏的十米长卷“无字天......
中华姓氏浩如烟海,姓氏与谱牒文化几乎无所不包。千百年来,各大姓氏家族都出现了赫赫有名的代表人物。而“孔”,是讨论姓氏文化绕不开的关键词。那么,孔姓、孔子、以及南北孔之间,到底是何关系呢?01、孔姓咱们先看孔姓。孔姓(孔氏),主要源于子姓,姬姓和妫姓等。属于以人名、祖名为姓(氏)。一般认为,孔姓得姓始祖为孔父嘉,即子姓一支。孔父嘉为微仲九世孙,成汤后裔微子启之弟的后人。姬姓一支,有姬孔悝、郑穆公姬兰后人两支(郑国孔氏),均已先祖名为氏(姓)。此外,《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春秋陈国有人名妫孔宁,后人有以先祖名“孔”为氏(姓)。02、孔子与南孔、北孔孔子就不多介绍了,“大成至圣先师”,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闻名中外的文化符号,对后人影响深远。这里着重说下南北孔。以南北两个地域方位来划分的“孔”氏,其实还融合了文化内涵,儒家文化和孔庙等文化符号。研究者认为,南孔北孔都是孔子后人,南北孔之间的......
“少居鲁,长居宋”,知道自己祖籍在古栗城(今河南夏邑县)后,孔子多次还乡祭祖。为了纪念他,当地修建了孔子还乡祠,至今仍在。孔子还乡祠西1公里处是孔氏祖林旧址,岁月已经抹去了它的容颜,如今踪迹无存。不过,它却留下了一个神奇的传说。孔子还乡祖地夏邑,孔子多次回老家孔子慢慢长大,但命运坎坷。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叔梁纥去世,母亲颜氏独自抚养他,贫苦的生活、艰难的环境,磨炼了他的意志,也塑造了他的性格。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孔氏委员会副秘书长孔建国说,据《礼记》和《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少居鲁,长居宋”。他小时候在鲁国生活,长大后多次回故里宋国考察殷礼,这个举动,为他后来思想和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孔子曾说,丘者,殷人也,每次回到故土,孔子都不忘到祖坟上祭拜,忆古思今,感慨良多。在这里,埋着从弗父何到孔父嘉五位先人。也许在某一刻,他的思绪又回到了曾经的光荣与梦想时刻:武王伐纣,殷商覆亡,微子启封于......
我公司设计的孔氏祠堂,即刻扫码,参与孔氏家族话题讨论!...
曲阜孔林之孔潾墓, 至正元年立碑。孔潾是孔浣的三弟,孔浣是阙里孔氏第一派始祖,而他是第三派始...
泉州人如此推儒尊孔,难怪在历史上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所以在各地文庙中供奉孔子像的宝殿一般都称为“大...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光影曼妙细节动人差点迷失在阳光下的建筑里,而忘了看孔庙的初衷。即刻扫码,参与孔氏...
①三国魏改京兆尹置,为雍州治。治所在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十三里)。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华县以西及三原、泾阳、高陵三县地。晋建兴后,历为刘聪、石勒、苻健、姚苌、赫连勃勃所据。北魏徙治霸城县(今西安市东北新筑镇附近),属雍州。北周明帝二年(558)复治长安县,改为京兆尹。隋开皇三年(583)改置雍州。大业三年(607)废雍州为京兆郡,治所在大兴城(今西安市)。辖境北面扩大至宜君县。唐武德元年(618)又改为雍州,天授元年(690)复为京兆郡,寻复为雍州。②东晋孝武帝时侨置,属雍州。寄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南齐时治邓县(今襄阳县西北邓城)。...
①西晋改鲁国置,属豫州。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辖境相当今山东曲阜、滕州、泗水等市县地。北齐改任城郡。②隋大业三年(607)改鲁州置,治所在瑕丘县(今山东兖州市东北)。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曲阜、泰安、莱芜、汶上、宁阳、泗水、邹城等市县地。大业十三年(617)为徐圆朗所据。唐武德五年(622)平徐圆朗,改置兖州。天宝元年(742)又改鲁郡。乾元元年(758)复改兖州。...
1111过去,招信县(今明光女山湖镇)城边有个知名的郎中,姓孔,叫孔一,据说是孔圣人的后代,专治跌打损伤,方圆百里无人不晓,求医者络绎不绝。孔一已年过半百,只要是腿伤者,都亲自上门治疗。他看病收费有个讲究:富户给足药费,诊费多少看赏,贫苦人家分文不取。所以,孔一行医半辈子了,家境仍然不宽裕,整日布素食。1111一日,孔一出诊回家,路过城中街市,见一猎户卖一猎物,是一只受伤的大雁。当孔一停足看那大雁时,大雁扑打着它那受伤的翅膀发出哀鸣,两眼还流下泪来。猎人认得孔一,他见孔一看雁忙说:"孔郎中苦想要这只大雁就提回家,可肥呢。"孔一不由自主摸了一下衣袋,还没说话,猎人已提起受伤的大雁:"孔郎中,不必付钱,我送你的,去年您替我儿治腿伤分文不收,我还欠着您的人情呢。"1111孔一把受伤的大雁抱回家,经验伤原来是打伤了左翅膀,被铁砂子打了几个洞,主骨没断,稍医几日便可恢复。于是孔一每日为雁换药疗伤。果......
图为山东曲阜隆重举行《孔子世家谱》续修告成颁谱大典仪式。中新社发宋吉河摄 9月24日,山东曲阜隆重举行《孔子世家谱》续修告成颁谱大典仪式。《孔子世家谱》续修历经十载,其世家谱上下传承,详明记载孔子传裔80多代,300余万人遍及全国和海外,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纂辑之广、核查之实、保存之全堪称存世谱牒之冠。...
孔氏—诗礼渔浦砾山“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是清人纪昀所题写的曲阜孔府大门的对联。道出了“天下第一家”孔氏家族的不同凡响。孔氏南宗,是北宋靖康之难后,衍圣公孔端友于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随宋高宗南迁,之后安家于浙江衢州。其子孙孔玠、孔搢、孔文远、孔万春、孔洙依次承袭。现居萧山义桥的“砾山孔氏”即是南宗的一支。它以小砾山为中心,以义桥镇山后村为祠堂所在地,向四面扩展。...
系承微子启、仲衍,始祖为孔父嘉。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七十二姓。孔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潜夫论》。01、〖洪洞县分布情况〗大槐树镇:常青三村、梗壁、窑上、南官庄、李堡、北周壁、秦壁、上纪落赵城镇:北街、侯村、西沟里广胜寺镇:下庄、油耳山万安镇:万三、西梁、南步亭、普安、孔庄、鲁生、垣上、三教明姜镇:孔家滩、孔家崖、大连沟苏堡镇:苏堡、西尹壁、南尹壁、东尹壁、中尹壁、下鲁、山头、原上、蜀村、古县、郭盆、董寺、柳沟、北铁沟甘亭镇:东孔、西孔、天井曲亭镇:曲亭、吉恒、内坦淹底乡:淹底、里开堤村乡:堤村、后涧、跃上、南石明辛村乡:杜戍龙马乡:景村02、〖洪洞县现存祖宅〗明姜镇孔家崖现存有孔祥寿宅院,原宅主孔祥寿。曲亭镇曲亭现存有孔家宅院,原宅主不详。03、〖洪洞县明代名人〗孔公姓:明初人,原籍赵城,保举河南信阳州吏目,《赵城县志》科举人目上、仕籍上有记载。孔宏听:嘉靖年间人,原籍赵城,山东阳谷教谕,......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少昊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方天神,五帝之一。《山海经》:少昊属金,在西方。他的母亲是天山的仙女皇娥。少昊,己姓,一说嬴姓,名挚,号金天氏,又称“朱帝”、“白帝”、“西皇”、“穷桑氏”、“空桑氏”,在位84年,寿百岁崩,其后代郯子国尊为高祖(《春秋》),后人尊为祖先神帝。少昊之所以被成为“穷桑氏”,是因为少昊的母亲在天上织布,在筋疲力尽的时候,常常到西海之滨的一颗大桑树下休憩玩耍......
电影《孔子》的热映让孔子“复活”了起来。事实上,在整个中华历史上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里,孔子一直都被尊称为“至圣”,孔姓也成为百家姓中最受尊崇的姓氏,其家谱世系也最为完整。在“孔子”大热的今天,我省黎川却有2000多名孔子嫡系后裔,默默守护着孔氏南宗数量不多的家庙340载。他们是怎样从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来到江南山区的?又是怎样繁衍的?家庙如何建成?和孔庙又有着怎样的关系?340年间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本报进行了深入调查,带读者进入璀璨的孔子世界。【黎川惊现2000孔子后裔】近日,有网友向本报报料,称我省抚州市黎川县有孔子嫡系后裔,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每年都会举行祭祀大礼。于是,在霏霏细雨中,记者走进了黎川县宏村镇。宏村镇与福建毗邻,翻过一座山就到了三明市,距离黎川县城25公里。该镇共1.2万人口,孔姓为第一大姓,以孔洲村为中心分布。孔洲村距宏村镇镇政府不过300米,记者步行前去,刚至村口即......
李巷里,当年李百万宅邸留下的李墙遗迹 【开篇语】 莆田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1400多年,那一个个地名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郭庄、徐巷、李巷……一个个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巷子,如今安好?打铁巷、竹巷、棺材巷……一条条记录老莆田人吃穿用度的专业街,如今安在?还有纪念妈祖的天妃路、陈瓒抗元的红窗巷……这些地名,一起目睹历史沉浮,见证城市变迁。 ...
李巷里,当年李百万宅邸留下的李墙遗迹 【开篇语】 莆田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1400多年,那一个个地名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郭庄、徐巷、李巷……一个个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巷子,如今安好?打铁巷、竹巷、棺材巷……一条条记录老莆田人吃穿用度的专业街,如今安在?还有纪念妈祖的天妃路、陈瓒抗元的红窗巷……这些地名,一起目睹历史沉浮,见证城市变迁。...
宋国由商的遗民微子启受封开国。到宋宣公时代,宋宣公临死让位给弟弟宋穆公。孔父嘉出生于宋国公族,也是微子启的后代宋闵公的五世孙。宋宣公在位九年,临死时,托付孔父嘉:“先君放弃自己的儿子公子夷继承权,来让我继承君位,我不敢忘记恩德,请你一定要扶持公子夷。”孔父嘉说:“可是大臣们都希望立您的儿子公子冯啊。”宣公说:“不行。先君是因为认为我有德才让给我的,我怎么敢放弃先君的美德呢。”于是宣公命令公子冯离开宋国,到郑国居住。由孔父嘉扶持公子夷即位。公子夷,就是宋殇公。宋殇公时代,也是当时诸侯局势紧张。宋国位于诸侯的中间,常常发生战争。十年内有十一次战争,百姓遭受苦难。太宰华父督,传说是因为看到孔父嘉的妻子美而艳,再加上本身不支持公子夷继位,所以杀了孔父嘉,霸占了孔父嘉的妻子。华父督对老百姓说:“宋国屡屡有战事,都是孔父嘉。”用杀死孔父嘉来安抚老百姓。宋殇公对此大怒,华父督又杀死宋殇公,迎回公子冯继位......
榉溪孔氏家庙鸟瞰榉溪孔氏家庙榉溪孔氏家庙位于磐安县榉溪村榉川南岸,始建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清代重建。榉溪孔氏始祖孔端躬原籍山东曲阜阙里,系孔子四十八代孙,自幼聪颖好学,登进士第,北宋宣和三年(1121)授承事郎,任大理寺评事,洁身自好,谳狱恕平,吏畏其威,人怀其惠。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端躬及世袭衍圣公端友遭金乱扈驾南渡,后端友寓居衢州,端躬安家于婺之榉川。宋宝祐二年(1254),理宗追端躬功德,按衢州孔氏家庙恩例,在榉川南岸杏坛园前建孔氏家庙,赐“万世师表”金匾一块(已佚)。据《榉川孔氏宗谱》载:“惟婺祖端躬公,官居大理事评事,乃由台抵婺至永之榉川,见其山高水长,泉香土沃,弃华衮之荣而优游自乐,屋于钟山之下而居焉,此南北之所由分而三派之所自始也。”孔氏家庙建造后,在元、明时期由官府负责进行过较大维修,清初家庙毁于兵燹,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家庙坐南朝北,占地836平方......
一、后生可畏“后生可畏”源于《论语·子罕》。相传孔子到东方游历,在荆山下碰到了三个小孩。其中两个在一起玩耍,另一个小孩站得远远的。孔子对此非常奇怪,他问站在一边的小孩为什么不去玩耍。那个小孩回答说,激烈的打闹能伤害人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会伤害人的身体,退一步说,即使不伤害身体,有时也可能撕破衣服,总之没有任何好处。后来,又有一个小孩用泥土堆积成一座城,他自己坐在里面,眼看孔子的车子要过来,他还不躲避。孔子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避让车子呢。这小孩振振有词地说,他只听说过车子避城,还没听说过城避车子的。孔子只得让自己的车子绕过这座“土城”。后来,孔子觉得小孩的话很有意思,于是又返回来询问小孩的姓名,赞扬小孩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知道的道理还不少。这个小孩听到孔子说自己年龄小后,有些不高兴,就反问孔子道:“我听说鱼生下三天,就能在江海中潜游;兔子生下来三天,就能在三亩地的范围内活动;马生下三天,就能跟在......
郡望:鲁郡、京兆郡、河南郡、会稽郡等。堂号:阕里堂、至圣堂,这两个堂都是因孔子而命名的。孔子生于阕里,是历史上的“大成至圣”。...
孔宅青山环抱,村西北的屏峰岩如一道屏障,护卫着村庄。屏峰岩上有一条通南抵北的古道,谓“塔岭头”。因此,孔宅又被称为南孔“塔岭里派”。东岭、沈岭两溪合流,汇成柽溪江;山间盆地,约计百亩。青山秀水,一方沃土,无疑是孔克雨属意并迁居的缘由。孔宅环境优美,村前村后的青山上,树木苍翠葱郁。民居分布于青山之间的狭长盆地上,柽溪江穿村而过,公路则与溪流平行,通向外界。村民的房前屋后,普遍植树种花,环境怡人。宗祠坐落于村子西南,扼南至磐安,北出千祥、东阳之咽喉,坐南朝北。1913年,族人孔庆轲领头,按照榉溪孔氏家庙的基本格局而创建。是典型的“三进二庑”结构,柱梁粗硕,刻镂精美,古朴宏伟。...
孔氏宗祠(诗礼堂)于2013年动工兴建,重建历经三年,祠堂在原来旧址重建。邀请设计师,按照家谱的记载,原貌规范设计;并按照江南风格,采用砖木结构,基础更加牢固,防火防蚁同时配套。祠堂占地1.5亩,建筑面积450平方米,三进两厢,前厅两边为管理房,中厅为议事厅中堂摆布,后厅是供奉圣祖及历代先祖的享堂。孔氏宗祠大门正中悬挂着一块匾,上书“孔氏宗祠”,墙门两侧写着“忠孝”两个大字,这正是孔氏宗祠的一种精神象征和文化体现,而诗礼堂是孔氏宗祠的一个精神支柱,表明了孔氏家风的传承和弘扬,在宗祠内,享堂端坐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像,作为孔氏家族的精神象征。同时,在祠堂里,还刻着重建碑记等文章,都突出了孔氏宗族传承文化、继承先圣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孔氏后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据《砾山孔氏宗谱》记载,砾山孔氏宗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初年1368年,砾山之西二厦,由思懋公牵头完成。目前这个位置的孔氏宗祠最早建......
四川德阳孔庙是中国西部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阳孔庙始建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建于城东,后因年久失修塌毁。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重建于城南东隅及德阳城区南街现有位置。经成化、弘治、万历年间的多次修葺,已有宫墙、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三楹)、崇圣祠(三楹)、东西庑(各三楹)、节孝祠、名伦堂等建筑,明未又毁于兵燹。清历代皇帝进行过多次修建和修葺,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的基本格局。...
孔庙虽然经过历代重修,但其结构基本上仍然保存元代风格。门内院落共有三进,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有元、明、清三代的进士题名碑198块,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资料。殿前有600余年树龄的古柏一株,名“除奸柏”,亦名“触奸柏”。有古井一口,清高宗赐名“砚水湖”。大成殿后有崇圣祠,自成院落,为祭祀孔子先祖之地。...
Copyright 2023 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5